刊登於經濟日報親子版-創意媽媽 23/10/2009 (五)
快樂的園丁
上回提及資優兒童,他們大部分在智能、創造力、藝術、領導才能、特定學術領域有卓越的潛能。 至於情緒智商,則個別小朋友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。根據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·戈爾曼(Daniel Goleman)於1995年的論說,情緒智商包括五方面:明白自己的情緒(Self Awareness)、妥善管理情緒(Mood management)、理解別人的情緒及培養同理心(Empathy)、自我激勵並在逆境中維持樂觀與毅力(Self-Motivation)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(People Skills)。
兒子從小在明白自己的情緒、理解別人的情緒及培養同理心方面表現較出色。在他1歲8個月左右,他竟然和我說:「媽媽快啲過嚟,帶BB返屋企食飯飯。」來表達他肚餓及想回家的感覺。之後有一天,當他知道我嬲時,走到爸爸面前說:「媽媽唔開心鬧我,因為頭先我吐了些口水落地,媽媽話我好污糟喎!」那時他不過兩歲。他知道跑到爸爸旁邊,可能會找到些安慰及平息媽媽的怒氣。當然,因為他的小告狀,我也開懷地大笑起來。
現在每天早上,除了觀鳥賞花賞樹,和它們說早晨外,他更喜愛做園丁,在屋苑的大花園內用長水喉向着花兒草兒灑水。然後,他更對着小草說:「草草唔喊啦!牠開心笑呀!佢話多謝我,啲水好好飲喎!」
撰文:啟育兒童綜合發展中心總幹事張惠萍姑娘